49206471_326908584817439_9094107686047318016_n.jpg

 

原創: 經藏之聲

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

——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

 

相信很多人對《心經》再熟悉不過了,經文中說的“舍利子”,指的就是佛陀的大弟子——舍利弗。

 

古印度人的名字,大多來自他們的父母,因為舍利弗的母親,眼睛特別好看,所以取名為“舍利”,他的兒子,自然就應該叫“舍利子”。

舍利弗被稱為“智慧第一”,他出家七天就證得圓通,讓他有所成就的,正是他的“眼睛”。

 

話說在六十劫前,舍利弗遇到了一位乞丐,這個乞丐不要吃、不要穿,只要舍利弗的眼睛。

 

舍利弗不解,為何乞丐要他的眼睛?乞丐告訴他,因為捨利弗的眼識最厲害,如果舍利弗真的在修布施,修忍辱,就要把眼睛布施給他。

舍利弗一想,既然有人要,我又是真修行,那就給他吧。於是,舍利弗挖掉了自己的眼睛,送給了乞丐。從此,舍利弗生生世世眼識清淨無染。

 

直到舍利弗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那一世隨佛出家,蒙佛的開示,做到了在短短7天內,通過眼識獲得圓通,通達一切佛法,通達諸法實相,成為了佛陀十大弟子中,“智慧第一”的大阿羅漢。

 

原來,能夠把自己最為珍貴的東西布施出去,才是真真正正的布施!

舍利弗眼識最厲害,對於他來說,這也是身上最為“值錢”的東西,當他把眼睛布施出去後,自然能夠獲得眼識清淨污染的善報,令他種下某世迅速成就的種子。

 

通過舍利弗的故事,不難得知,把自己不太需要的東西給別人,不算究竟意義上的捨,只有將自己捨不得的東西給了別人,才是究竟的捨。

因此,目前不太富裕的人,更應該多做布施,即便是1塊錢,都對自己有著很大的意義;如果是嗔心比較大的人,能夠對他人布施以和顏愛語、溫暖的微笑,也能夠為自己種下很多善緣、善因。

 

因為,1塊錢對一個生活拮据的人來說就是最“值錢”的東西,善待他人對總是心中滿滿嗔恨的人來說也是最為“難得”的東西。

 

總之,每個人覺得珍貴的東西是不一樣的,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布施,做到究竟的捨,才會有究竟的得。

 

佛陀當年做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,他沒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不僅如此,他還發願將來成就佛道後,先來度化這個傷害他的人,所以佛陀成功的修了布施,修了忍辱。

 

佛陀做了表率,告訴了我們布施的時候,要不著相布施,這在佛教中有個專有詞彙叫“三輪體空”,即沒有一個能施,沒有一個所施,也沒有一個受者。

 

簡單說,就是不能生起我是一個布施的人,我能夠有“資本”布施,也不能想著“我做了布施的功德”,也不能想著“有一個接受了我的布施”。

 

總之,不管是布施了什麼,做了之後都應該忘了這件事。宣化上人曾說,如果你不忘布施的事情,佛就把它忘了,你要是能忘,佛就能想起它來。

 

佛知道眾生的一切心,當你貪圖布施的功德時候,就已經沒有功德了,而如果你把布施當作一件特別平常的事情,這個功德就被記錄了下來,當你需要“回饋”時,功德就會祝你一臂之力。

 

推而廣之,做任何善事,都不要總把它記心裡,不能記得曾經的善行,就會有機會就多做一些,這樣,累積起來的功德,將不可計數。

 



本文來自: https://jan51511.pixnet.net/blog/post/226873400-%E2%97%8F%E4%BD%A0%E8%A6%81%E6%88%91%E7%9A%84%E7%9C%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nforjondi 的頭像
    sanforjondi

    眼睛花花